万年寺位于峨眉山。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寺庙始建于东晋,原称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 《中国名胜辞典》 、 《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来到万年寺赏兰品茗。
原名无梁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等等,美丽无比。殿内的四面墙壁上,万佛围绕。内壁下部有二十四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放有铁铸的佛像;内壁中、上部砌有横龛道,也放有许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顶上,绘着四位飞天的仙女,分别抱着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这尊铜像高7.35米,重62.1吨,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只见,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颗宝珠,比一般菩萨更加华贵美丽。头向左微斜,双眉清秀弯曲,两眼含神平视,鼻小口端,腮部丰满,两耳佩环,颈戴项圈,胸垂珠饰。上身垂直端坐,身着披肩,环系彩带,胸部半露。双腿盘曲,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庄重之间,又显自然。双臂弯曲,手执如意一只。莲花宝座为金色,高1.3米,宽2.53米。莲花宝座下,一头白色大象,俯首贴耳,目光下视。鼻低垂,六只长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莲花之上。普贤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俨然一位贵妇,雍容华贵,典雅端庄。这尊铜像体量之大、造型之优美、比例之匀称、形态之逼真、工艺之精湛,出自一千多年前,实在令人叹服,堪称国宝。
万历金印。长宽各13厘米,正中筹刻“普贤愿王之宝”六字,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明代穆宗朱载厚的孝定李皇后,年轻时久未生育,曾经派人到峨眉山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宋代普贤骑象铜像进香求嗣,许愿若怀男婴,定为菩萨穿金,重修庙宇。不久,李皇后怀孕了,生下朱翊钧,被立为太子。万历元年,朱翊钧登基为神宗,尊号其母为“慈圣皇太后”。他们母子对普贤菩萨的感激之情异乎寻常,不时赏赐白水普贤寺。寺下方曾经有座小巧的慈圣庵,就是专门用来存放慈圣太后和万历皇帝赐品的,而今改建为客舍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白水普贤寺罩护普贤铜像的木阁毁于大火。次年,慈圣太后赐金重修,僧人台泉仿印度热那寺建无梁砖殿庇护铜像,于1601年7月竣工。适逢慈圣太后60大寿,神宗亲自题额“圣寿万年寺”,从此该寺改名为万年寺,同时还赐了这颗御印。因是帝王赏赐,虽为铜质僧人亦尊称为金印。
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相传,,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而事实上,据专家考证,,而是剑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了,颇为珍贵。
用梵文将佛经刻记于生长在印度热带雨林中的贝多罗树叶之上的一抨>经书,书长50厘米、宽12.5厘米,共246页,上书《佛经》69777字,为《尊益阿含经》全部经文。具有“不柱虫,不霉变,不千碎”等特点。
此文物为缅甸国王所赠,据《峨山志》等古史料记载:大明嘉靖年间,高僧别传大师去缅甸参学。精勤研究佛学十载。受到缅甸国王的尊重。并拜别传为国师,别传慧德圆满返回时。国王将此“贝叶经”御赠别传,保存于峨眉山。视为佛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