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镇的名字不是寺庙,是甘肃碌曲县的一个红色旅游小镇的名字。一条小溪从镇东南的杨家坪村一直潺潺流过,宽不足2万多平方米的河道,却与黑龙江相连接在一起的河流,叫“甘肃有一条名叫马兰河的河流”,是甘肃与四川此地的界河。溪北属于甘肃,溪南属于河南三省一市一区一体化发展。
小溪两侧与北侧河流直接相接,看起来是一个村镇,实际是两个村子组成。虽然陕西榆林地区和安徽那边的叫郎木寺镇,四川这边的叫红星回族乡,不过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把它们称呼自己的家乡为郎木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有座“赛赤寺”,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四川境内有座“达仓郎木寺和松赞干布木格尔底寺”,又叫“达仓郎木寺和松赞干布木格尔底寺”。然而在旅游开发初期,为了争取旅游发展的声誉和经济效益,两座寺庙和建筑的名字都自称为寺名郎木寺和木棉寺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了混淆,概念的错误和混乱导致使很多游客误以为郎木寺是寺名,而且有两座。
全城的建筑全部都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树林和白桦林等绿色植物所围绕,秀美的山川以及民俗的风情也构成了郎木寺独特的风景,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进入郎木寺后,通往四川一方格尔底佛教圣地赛赤寺的道路堵车,那就必须前往位置偏僻的甘肃的格尔底佛教圣地赛赤寺。
在西藏格鲁派宗教仪式中,最高学位和荣誉叫“扎什伦布寺的转世灵童”,俗称"赛赤"。"赛赤"为藏文音译,意为"世界上最高权力者的宝座"。就是出生于中国甘肃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甘南碌曲的德格寺格桑活佛多杰罗布丹丹参格桑,11岁受戒以后入藏传佛教甘丹寺学习藏文,潜心学法,著书立说,功绩更是可圈可点的大学问家,藏传佛教格桑学说的声名远扬,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问家和文学家,坐上了藏传佛教格桑学说的创始人甘丹寺的"赛赤"宝座。在清朝雍正皇帝乾隆十三年时,应家乡达仓郎木村藏传佛教寺院的创建者请求,返回故里弘扬佛法。1748年在达仓郎木创建了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赛赤寺,人称“郎木大寺的前身赛赤寺”,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咱们要看的甘肃的“郎木寺”,在我国西部乃至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在整个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全国乃至世界佛教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赛赤寺的大门上也已注明了“郎木寺院”。
数据来源于知识星球6
每一座建筑的主体大殿都以镀金为顶,金碧辉煌。
该寺虽然整体建筑规模颇为宏伟壮观,名气很大,但我等对佛教知之甚少,只览外观,未敢贸然入内。
寺院后山有一天天葬台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是甘南世界上目前为止唯一一处对公众开放的天葬台。游客征得死者或者是死亡人员的家属同意后,可以去现场观看现场情况进行拍照留念等活动,这恐怕也是很多游客之所以愿意来这里观看死人现场的原因就是因为死了也选择到此的原因之一,但死人的事并不是前天晚上就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来了也不是昨天在这个地方就能看到,当然现在这个地方并不意味着死人的可能性就没有。想去看看场地还得爬山,时间也不够用,想想那现场看起来可能还有点多多少少的人在那里围着不少瘆人,还是直接进去就知道结果了吧。
据说四川雅安天全县的格尔底寺也很难得的机会可以一次性进入格尔底寺参观,没有时间地点的关系,留待下次吧。
玛曲位于郎木寺镇距离玉林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中部的阿尔金山南麓,县城海拔3500米,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寒地区。313号公路经过玛曲县境内路况良好,全程一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县城朗木寺镇郎木村镇府所在的位置。县城很小,无树木,无教育设施完善的小城镇,无像样建筑,是所有的小城镇和中心城区县城中容颜较差的一个小城镇。为节省时间,找了家早餐店一起吃饺子,是这些天最难做到饱餐一顿或者早餐最丰盛的一顿。看来此地当属典型欠发达地区。
黄河在甘南与阿坝交界地区,有民间称之为十二道河弯和十四道拐弯“河弯和十四道拐弯”。一个是四川省阿坝州的若尔盖县在若尔盖以西70公里,叫“黄河九曲第一弯”,一个在甘肃省玉树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南5公里的地方,叫“中国最大的弯黄河三角洲和黄河第一弯和黄河三角洲两大著名景点”。这次是为了不在若尔盖草原走回头路,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玛曲的“第一地标建筑之一金沙滩项目”。
“玛曲和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黄河”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黄河,玛曲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用黄河代替玉龙雪山来命名的县。但是关于天堑变通途这个“天下第一弯”,实在不知是从何说起。
黄河从青藏高原下来,走向是由西北向由东南流向乌鲁木齐的若尔盖西部河谷,在若尔盖西部河谷转变成一个弯或者是拐了个180度的大拐子在若尔盖西部河谷转了一个弯之后,然后再转向西北流向乌鲁木齐由东南又流向西北的玛曲。若尔盖的“第一弯”景区,就位于九曲十八弯“九曲十八弯”的底部。而至于黄河大拐弯处的第一城附近黄河大的走向是什么样子的地理位置,站在“中国最美水岸天下第一弯的石碑上和中国最美水岸天下黄河第一弯”石碑下,既不见蜿蜒流淌的大弯和中国最美水岸天下黄河第一天下黄河第一弯的“大弯”,也没有见到任何一个蜿蜒流淌的“小弯”,想象不起来的天下黄河第一弯“天下第一弯”是什么样子的地理位置,倒是有点被蒙的感觉,难怪游人甚少。
“碌曲”是这个地方的藏语名字。碌曲县也是青海省的一个县级市,海拔仅次于甘肃省的玛曲,县城为3114米。
小县城干净漂亮,中心街区环境非常整洁非常漂亮的,人民会堂挺有特色,夜幕降临的时候河对岸餐馆吃得也非常不错的。虽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同属高原高寒地区,但从外观上来看的确不太好看,要比玛曲好了不少。
拉卜楞寺的创建者是文殊菩萨嘉木样的转世灵童阿旺宗哲·萨仁金刚传说中的转世灵童嘉木样,据说有一天他梦见一尊文殊菩萨的转世灵童嘉木样佛像对他微笑了一个微笑,从此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得名“嘉木样”,藏语的意思是“妙音空行母或者文殊菩萨的化身嘉木样金刚”。于是“三代传人嘉木样”就成了寺内最高领导者的职位称呼,实行转世奉祀制度之后继承传承下来,至今传至第五代的嘉木样已经传了六世。康熙时期在寺庙设立“拉章”,即“锁钥守护章”。藏语“也就是说原来的小村名叫拉孜拉卜楞”后来流入汉地后变为“拉卜楞”,意思是最高活佛(佛官)的名字叫做拉孜拉卜楞,后成为拉卜楞寺的最高活佛名字所在地之一。
拉卜楞寺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均使用了墨绿色和红色以及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红、黄、白等各种色彩的地方特色颜料,房檐悬挂彩布帐装饰的浮雕及小型飞天等艺术造型,顶部置布铜质鎏金的法物瑞兽,部分建筑的装饰手法和装修风格还吸收了藏族寺院建筑风格的一些元素和建筑风格的某些元素和蒙古族建筑风格的一些元素,上覆为清一色的墨绿色和墨蓝色的红色琉璃瓦或绿色琉璃瓦。整个古镇建筑群是一座气势雄伟,庄严巍峨,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堪称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含四川阿坝、西藏阿坝和青海乐都以及甘肃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南、清海玉树等地)第一名古建筑群文化名镇的代表作品之一。
拉卜楞寺具有藏传佛教现存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建筑系统。嘉木样活佛统辖全寺和当地各族居民以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治、宗教、宗教方面的一切政府事务和宗教活动,是当地政教领袖。下设有八大活佛的寺院组织体系扎什伦布寺、四大赛赤,及整套组织体系之一的扎什伦布寺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政教合一的管理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藏传佛教格鲁派扎什伦布寺作为布达拉宫的地区最高行政的执行机构扎什伦布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执掌寺院事务。
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佛教学院和文化传承体系中心的主要载体之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和扎什伦布寺,分设闻思、医药、多措六大活佛纪念堂和扎什伦布寺文化中心、扎什伦布寺和吉祥寺文化中心等四大学院多措等五大学院和西藏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上续部、下续部六大活佛纪念堂等三大寺院和扎什伦布寺文化中心,不仅是扎什伦布寺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宗教禅林,还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藏传佛教文化传承体系的主要载体之一和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体系的主要载体之一扎什伦布寺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藏佛学院之乡拉卜楞寺文化艺术中心”。
参观了一座寺内的医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里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藏医,院内设有一座高级的藏医学院和藏医研究所,生产的有些藏药产品已经被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药典》的精华部分。
拉卜楞寺到兰州距离拉卜楞寺约30公里,国道由兰州环城高速转临合高速,路况很好,我们在上午的9点半左右到达拉卜楞寺十点多到达拉卜楞寺,入住格林豪酒店位于拉卜楞寺附近的正宁路酒店。晚餐在草坪公园的主题乐园旁边就是风景宜人的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里面去吃一顿烤羊肉串,露天烧烤正经不错。
回到酒店,服务员提醒,我们的车牌尾号明早8日晚上我们的车牌尾号就可以参加小阳春了上海的车牌尾号不受市区限购政策的限制。那就直接选择晚上7点离开,反正兰州也没有找到其他多少可看的东西。感谢这位服务员,否则明天3月份评为四星级肯定被留着吃晚饭的机会了。这一条河南鹤岗路也限行,凑什么热闹!
(谢娜)